包包掛滿娃娃→→大爆紅!你掛的不是配件,是情緒、記憶,還有你自己👩🤳✨2025-07-12 22:39:34

還記得以前我們在手機上,掛滿吊繩的時代嗎?現在,那股「要掛點什麼」的風潮,再度進化 了——

你以為娃娃通常也只擺在家裡、抱在手上,或掛在車內玻璃嗎?

吊飾文化從手機走到包包,主角也變成了:Q萌娃娃們!

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討,「娃娃吊飾」的歷史與時尚精神吧!

始祖級的「包包娃娃」是誰?

要追溯「包掛娃娃」的鼻祖,最早可以回溯到日本街頭文化與Sanrio系角色吊飾,像是Hello Kitty、布丁狗,早在平成時代就有少女在背包上裝滿毛絨玩偶。

後來韓國的K-POP偶像開始將娃娃掛在名牌包上,多位韓國女明星、Jisoo、許允珍、Jenny…等也多次在社群上傳包包可愛的吊飾娃娃的生活照。

官方 @ instagram

再由Instagram、小紅書、抖音等平台擴散,變成全民瘋娃娃的熱潮了!

精品名牌瘋「吊飾」?其實早就有了!

🕰️ 吊飾的奢華起點:從馬術掛件到皮革工藝展示,Hermès 是最早玩出吊飾奢華感的精品品牌之一。

上世紀70年代~80年代,Hermès 推出一系列與馬術相關的皮革馬鞍吊飾、馬蹄鐵造型配件,作為品牌歷史的延伸,也順便秀一下他們頂級皮革工藝。

這些吊飾起初只是 VIP 專屬贈品,後來變成收藏品,正式踏入高端市場的「實用 x 裝飾」領域。

🎯 功能:不是單純可愛,而是「身份的象徵 + 品牌DNA延伸」

💎 吊飾進入主舞台:個性配件時代!


✨ Louis Vuitton — Bag Charm 正式命名,吊飾商品化!

2000年代,LV 將吊飾系列稱為「Bag Charms」,不只是裝飾,而是成套設計的「個人化時尚模組」。

包含經典 monogram 花朵造型吊飾、皮革字母拼接、金屬logo球體等,價格從百美金一路飆上千。

特色:一個包 + 一個吊飾 = 客製化升級的時尚宣言!

 

***

 

✨ Fendi — Monster、Karlito 系列爆紅全球

Fendi 在 2014 年推出的「Karlito 吊飾」靈感來自 Karl Lagerfeld 本人,戴墨鏡、白髮小人造型,瞬間成為時尚迷的必搶單品。

另外也有毛絨材質的「Bag Bug(怪獸吊飾)」,大眼睛+絨毛材質,成為當年最浮誇、最萌的潮流吊飾。

💥 Kendall Jenner、Rihanna、林志玲都曾背包搭配過,掀起精品吊飾自拍潮。

 

***

 

👛 近年趨勢:品牌聯名 × 潮流文化崛起

Coach × Disney、以及其他精品牌,推出鑰匙圈掛件吊飾組,開始將吊飾變成時尚「第二主角」。

某些系列甚至在吊飾比包包本身還紅(例如 GUCCI 出過限量熊貓吊飾,一上市就被搶光)。

潮流與卡通角色跨界聯名讓吊飾走入「年輕、趣味、次文化」的市場,強化品牌年輕化形象。

從心理學解讀「掛吊飾現象」

1. 自我認同與個人化需求(Self-identity & Personalization)

心理學家 Carl Rogers 強調「自我概念」對個體行為的重要性——

👉 掛上娃娃,就是在對外界宣告:這是我!這是我的風格、我的喜好、我的世界觀。

A 掛上萌兔兔 = 我是可愛療癒系

B 掛上Bearbrick = 我是潮流觀察家

C 掛滿戰利品娃娃 = 我是骨灰級粉絲,走到哪都在打卡!

🎒 換句話說:掛件=一種延伸的名片,是包包的"第二人格"。

 

***

 

2. 情緒慰藉與轉移(Emotional Regulation)

人們常透過物件來穩定情緒,這在心理學上稱為「情緒調節機制」。

抓住軟軟的娃娃,像是抓住一個「安全感」

每天看到熟悉的吊飾,有一種「被陪伴感」

甚至有些人會下意識捏娃娃、撫摸材質來舒壓(這就是觸覺安撫)

🧸 娃娃吊飾 ≠ 單純裝飾,它也可能是「小型情緒避風港」

 

***

 

3. 物品依附(Object Attachment)與童年投射

心理學家Winnicott曾提到「過渡性物件」(Transitional Object)——

小孩抱著毛巾、小熊,作為過渡期的安全感依附。

💡長大後的我們也沒變多少,只是把它換成了「可以掛在包包上的娃娃」。

某些掛件是童年回憶的延伸(像迪士尼角色、卡通人物)

或象徵一段關係(情人送的吊飾、跟閨蜜一起買的兔兔)

✨ 它不只是吊飾,而是一種「有故事的情感標本」

 

***

 

4. 社群歸屬與風格標籤(Belonging & Subcultural Identity)

社會心理學中的「社群認同」理論指出:人們會用外在標記尋找歸屬感。

掛某角色娃娃 → 暗號:「我也是這部動漫粉」「我也在追這個潮牌」

在校園看到同樣吊飾的人 → 不認識也能默契點頭

🎯這種現象特別常見於:K-POP粉絲、潮流社群、動漫次文化、文創圈

掛件搭配 Tips!

📍包包太小? 選迷你吊飾,不搶風頭也不壓包型。

📍包包太素? 掛多一點、玩層次,療癒又吸睛。

📍怕無聊? 自己搭配娃娃或吊飾組合,更展示符合自我風格。

📍怕變髒? 「痛包」用起來,透明包包保護你的寶貝們!

你的包包今天也想交個朋友

在這個強調個性與情緒連結的時代,娃娃掛件不只是裝飾——它像是一種心情出口,也是一種無聲的自我介紹。

選對一隻你心有靈犀的娃娃,從此你們包不離身,走到哪裡都有話題。

社群留言

相關商品

文章分類

追蹤 Instagram